• 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 金旺智能
  • 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 作物123
  • 報告訂閱咨詢

轉基因政策詳細解讀 國內將新增大量草甘膦市場空間

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投研紀要 日期:2021-11-18

 

農業(yè)農村部周末發(fā)布了品種審定辦法,加上之前的安全證書,現在轉基因的商業(yè)化從行政準備的角度來說已經具備,商業(yè)化有望提速,市場預期較高。


這次修訂一共4個部分,品種審定辦法、種子生產加工許可證、品種命名以及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法。修訂案出來后,大概率會通過,從種子研發(fā)到生產、銷售、播種,政府從框架上已經完成了。生物育種大方向和大趨勢必定是推進的。2020年12月中央經濟會議提出生物育種產業(yè)化要“尊重科學,嚴格監(jiān)管”,前者是對于普通大眾而言的,不要讓輿論干擾轉基因技術發(fā)展;后者是對于行業(yè)從業(yè)者而言的?!斗N業(yè)振興行動方案》十分重要,目前行業(yè)發(fā)展中所有的活動都能從中找到答案,后續(xù)的種子法修訂,以及9月29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又談到轉基因這件事,增加“依法依規(guī),有序推進”的表述,政府進行嚴格監(jiān)管要以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


這次的修正案中,品種審定完的生產加工許可證也配套給做了,都是種業(yè)司要管的,還包括派生出品種如何去命名;此外還有一個對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的修改,字眼統(tǒng)統(tǒng)修改為“轉化體”,基本上已經和國外看齊了,性狀公司、品種公司、轉基因品種公司三方協(xié)作的邊界講的非常清楚,簡單來講,這四個法案如果通過,以前困擾大家很久的轉基因品種是什么、怎么來、和受體的關系、如何審定、生產加工等問題,政府層面基本做完了,如果順利實施,轉基因品種的研發(fā)審定以及種子加工生產基本政策層面做好了。


【Q&A】


Q:對可以形成制種銷售的時間點的預期?


A:最快的話后年制種,明年要做審定,修訂案里第十條寫明了,申請審定的品種,如果是在適宜種植區(qū)范圍內,只要做一年的生產性實驗即可。審定一般包括兩年區(qū)域性實驗、一年生產性實驗,比如鄭單958適宜種在黃淮海地區(qū),大北農搞出轉基因鄭單958,明年去申請黃淮海地區(qū)的品種審定,通過后年末或后年去制種,但有兩個前提:一個是公司是否真的把轉基因品種準備好了,以前品系要做一年生產性實驗再發(fā)安全證書,但是現在修訂案把這條給抹掉了,也就是轉基因鄭單958這個品種不需要再拿一次安全證書了,直接進品種審定了。明年最快做一年生產性實驗,2023年制種,快的話2023年下半年年底能到農民手上,我認為目前不會比這更快了。

 

Q:修正案最終拍板確定的時間點?


A:我覺得比較快,品種審定這些都屬于“辦法”,農業(yè)部可以拍板的;種子法慢,是因為要上人大;條例類的國務院負責拍板。所以農業(yè)部敢把這幾個辦法掏出來,就說明比較樂觀了。而且推進轉基因商業(yè)化這個是寫進了十四五的,政府說到做到,就是十四五結束前得種到田里面。

 

Q:對商業(yè)化放開后的市場格局判斷,會否有更多公司拿到證書參與競爭?


A:我國安全評價流程漫長,包括五個階段: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環(huán)境釋放試驗、生產性試驗、安全證書,整套干下來5-7年,客觀來講大北農和瑞豐有時間上的先發(fā)優(yōu)勢。個人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玩家進來,但不會太多,一是很花錢,二是有技術門檻。農業(yè)部在轉基因六條里說的很清楚,同質化的東西不要搞了,因此同質化的抗蟲抗除草劑的品種大概率不會給批。我國的轉基因市場是一片藍海,全球轉基因面積18年1.917億公頃,19年降到1.904億公頃,所以大家的眼光都放在中國。玉米6億畝,大豆1.3億畝,蛋糕很大。

 

Q:對先正達的角色如何看待


A:之前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規(guī)定,由不同性狀的轉化體進行雜交培育,得到具有多重性狀的轉化體,按照之前的辦法,要作為一種新轉化體在程序上從頭走一遍。而按照現在修正后的辦法,可以直接進行生產性實驗,流程加快了。先正達掌握了許多經過千錘百煉的轉化體,因此在新辦法下會增加先正達的優(yōu)勢,速度上加快。

 

Q:對轉基因種子價格的判斷,種子公司每畝收費情況


A:一畝地性狀收費在15-20元,美國差不多是這樣,我2018年在東北和農民聊,提到(非法)種轉基因種子一斤多花3元,東三省產量高,意味著種植密度大,差不多一畝地用2-2.5公斤種子,算下來也就是15元一畝地。現在轉基因的種子不可能比非法的高。

市場上最終如何解決尚不明確,現在是蜜月期,大家都想把事情做成,有三個主體,轉化體研發(fā)公司、原有受體品種公司,轉基因品種公司,現在大北農一個人承擔兩個角色。

 

Q:雜交玉米市場集中度會否有變化,集中度是否會提升?


A:我國7000多家種子公司都很小,沒人一家獨大,隆平在水稻的份額15%不到,玉米5%左右。轉基因出來后,我敢肯定會加速種子企業(yè)的集中,美國轉基因玉米的滲透率從0到90%花了七年時間,我國如果按慢一點算,9年時間基本上也都種上了;參考抗蟲棉,從開始推到90%也就五六年的事情,主要是當時棉鈴蟲太狠了。預計8-10年內想種轉基因的地方都會種,性狀到最后要成為標配,這么長時間不是所有公司能轉過頭來,我國育繁推一體化的公司94家,科研投入占比超過3%的科技型公司占比不到5%。玉米中70%用作飼料,20%用作深加工,10%用來吃,其中面臨沖擊最大的是作飼料的那部分,其次是用作深加工的,吃的玉米受沖擊最小,這部分公司估計不需要做轉基因。綜合來看還是會有很大的沖擊。

 

Q:轉基因技術復制的難度?侵權轉基因種子的技術難度高嗎?


A:搞轉基因種子反而會變得更簡單,肯定有人會干這種事。比如我知道你這是轉基因種子,買一包種下去,雜交,噴除草劑,死了的扔掉、活的留下來,種幾代就基本搞定了;但同時也更容易被抓,暴露的風險也很大,這就派生出另一個問題:這么多種子公司不一定死掉,可能被并購等,中間層的種子公司在自己的區(qū)域內還是有一定過人之處,如果能被頭部種企看上,就把品種賣給他們。還是有很多灰色地帶,我國的玉米區(qū)域性很強,小公司和當地的農委等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比較難根除。

 

Q:以后的轉基因品種按銷量收費,如何通過技術層面去確定銷量?


A:性狀公司優(yōu)先選擇大公司玩,大公司意味著大品種,推廣面積農業(yè)部每年有數據,而且上量;小公司可能會有虛報、隱瞞。

 

Q:從雜交品種公司本身來說,即使是目前單品最高的上市公司手上有的品種數量也非常多,如何驗證實際的量?


A:非常精確還是有難度,可以通過經銷商調查、按制種量來大致估計。通過純技術手段做不到。

 

Q:行業(yè)對類一次性的買斷式技術服務費的收費量級?


A:回交轉育一個材料20萬,即把它的性狀導到你的材料里去,并且表現還要求比較穩(wěn)定,農藝性狀表現較好,新增的性狀不會對原有性狀產生影響。理論上講在回交轉育工作中就要測產,保證高產,一般做兩年,你給品種到大北農,2年后大北農給到你一個表現良好的。過去幾年沒有漲價趨勢,還在蜜月期。

 

Q:如果轉好后,性狀公司在品種上除了持續(xù)收費,還有其他服務和收費途徑嗎?


A:其他直接服務較少,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的轉化體,后面銷售環(huán)節(jié)涉及不多。

 

Q:鄭單958等這種沒有受保護的品種怎么辦?


A:理論上講誰都可以拿這些品種和性狀公司合作。紅利是暫時的,不是長期的。鄭單958的命名問題,基因工程改變后的品種和原品種同名,要獲得原品種公司的同意。

 

Q:轉基因推廣后草甘膦的配套情況?


A:草甘膦在玉米上還沒做過登記,廣譜性的,換而言之,理論上講農民拿草甘膦打玉米是自己的行為,我打我的轉基因玉米一不小心搞死你家的非轉基因的玉米,肯定鬧出矛盾。草甘膦很便宜,農藥本身成本不會增加多少,只要正式批準的轉化體,一般耐受四倍的草甘膦。具體性狀公司如何和農藥公司合作就不清楚了。要說這方面誰做的更好,我認為肯定是先正達,一手拿著農藥一手拿著種子,形成了完整的商業(yè)閉環(huán)。未來是否有出現進一步跨界的可能,也即干農藥的出來干轉基因,這都是有可能的。

 

Q:要為了轉基因品種專門做新的農藥?


A:是的,為轉基因玉米定制,捆綁銷售模式會比較好,考慮到農藥在不同品種中的滲透性等。一旦把農藥制劑搞出來,后續(xù)成本很低,所以這也是一個可觀的利潤。量上也要有一定增加,6億畝的玉米地以前沒有人敢噴草甘膦,現在多出了這么大一塊市場。中國現在是草甘膦生產第一大國,專利保護也過期了。

 

Q:明年如果審定落地,會否有些公司會同時開始制種,明年年底或后年初就形成銷售?


A:可以這樣干,但不合規(guī),品種審定沒拿到但大規(guī)模制種這是很危險的。種子一旦產生庫存非常要命,在倉庫放兩年就用不了了,因此大公司會把控地很嚴;第二,這個事情挺敏感,大公司或許不會選擇這樣做。一般一個新品種出現時,還沒大規(guī)模制種前公司會將品種先發(fā)給大客戶或核心經銷商幾畝地的量,估計還要經過中間這樣一個過程。

 

Q:轉基因棉花商業(yè)化角度看不太成功,原因為何?玉米如何不會重蹈覆轍?


A:棉花比較特殊,只有5000多萬畝,當時棉鈴蟲很嚴重,農藥不稀釋去打都打不死,當年種種亂象,其實政府也是默許的,只要不減產豐衣足食,就允許讓農民搞,你現在去市場上看說不定都還是孟山都的轉化體。我的觀點是,轉基因想做好,兩個條件,一個是土地集約化、一個是公司寡頭化。土地集約代表種地的水平提高,法律法規(guī)意識強很多,違法成本異常地高,比如五萬畝地如果自己偷摸瞎搞,一旦被查就損失很大。公司如果小了,人人都能玩,最后同質化、侵權、套牌,也監(jiān)管不過來。再加上一條是,在公司寡頭化過程中,農藥、農資、種子公司慢慢走向大一統(tǒng)。國外現在對我們沒有很大參考性,因為就那幾家大型公司,都很遵守規(guī)矩。

 

中國農藥工業(yè)網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農展館南里通廣大廈7層

電話:010-84885233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