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 金旺智能
  • 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 作物123
  • 報告訂閱咨詢

怎樣正確防治水稻白葉枯病

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yè)網 日期:2012-08-06

  癥狀
  又稱白葉瘟、地火燒、茅草瘟。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蘗期受害最重,各個器官均可染病,葉片最易染病。其癥狀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種抗病性、環(huán)境條件有較大差異,常見分3種類型。葉枯型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發(fā)病先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先出現(xiàn)暗綠色水浸狀線狀斑,很快沿線狀斑形成黃白色病斑,然后沿葉緣兩側或中肋擴展,變成黃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邊緣界限明顯。在抗病品種上病斑邊緣呈不規(guī)則波紋狀。感病品種上病葉灰綠色,失水快,內卷呈青枯狀,多表現(xiàn)在葉片上部。急性凋萎型苗期至分蘗期,病菌從根系或莖基部傷口侵入維管束時易發(fā)病。主莖或2個以上分蘗同時發(fā)病,心葉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葉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僅心葉枯死。病株莖內腔有大量菌膿,有的葉鞘基部發(fā)病呈黃褐或褐色,折斷用手擠壓溢出大量黃色菌膿。有的水稻自分蘗至孕穗階段,劍葉或其下1-3葉中脈淡黃色,病斑沿中脈上下延伸,上可達葉尖、下達葉鞘,有時葉片折疊,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變型抗病品種上較多見,病菌通過剪葉或傷口侵入,在氣溫低或不利發(fā)病條件,病斑外圍出現(xiàn)褐色壞死反應帶,病情擴展停滯。黃化型癥狀不多見,早期心葉不枯死,上有不規(guī)則褪綠斑,后發(fā)展為枯黃斑,病葉基部偶有水浸狀斷續(xù)小條斑。天氣潮濕或晨露未干時上述各類病葉上均可見乳白色小點,干后結成黃色小膠粒,很易脫落。水稻白葉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蘗期開始出現(xiàn),病株心葉或心葉以下1-2層葉出現(xiàn)失水、卷筒、青枯等癥狀,最后死亡。白葉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葉片也逐漸青枯卷縮,最后全株枯死,剝開新青卷的心葉或折斷的莖部或切斷病葉,用力擠壓,可見有黃白色菌膿溢出,即病原菌菌膿,別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病原
  Xanthomonasoryzae稱水稻黃單胞菌。包括白葉枯病菌和條斑病菌兩個致病變種:即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Ishiyama)稻生黃單胞菌和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Fangetal.)水稻黃黃單胞菌水稻生致病變種,屬細菌。異名X.campestrispv.oryzae(Ishiyama)Dye。稻白葉枯病菌菌體短桿狀,大小1.0-2.7×0.5-1.0(μm),單生,單鞭毛,極生或亞極生,長約8.7μm,直徑30nm,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和莢膜,菌體外具粘質的胞外多糖包圍。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菌落蜜黃色,產生非水溶性的黃色素,好氣性,呼吸型代謝,不同地區(qū)的菌株致病力不同。自然條件下,病菌可侵染栽培稻、野生稻、李氏禾、茭白等禾本科植物。病菌血清學鑒定分三個血清型:Ⅰ型是優(yōu)勢型,分布全國。Ⅱ、Ⅲ型僅存在于南方個別稻區(qū)。病菌生長溫限17-33℃,最適25-30℃,最低5℃,最高40℃,病菌最適宜pH6.5-7.0。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帶菌種子、帶病稻草和殘留田間的病株稻樁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邊雜草也能傳病。細菌在種子內越冬,播后由葉片水孔、傷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帶菌的黃色小球,借風雨、露水、灌水、昆蟲、人為等因素傳播。病菌借灌溉水、風雨傳播距離較遠,低洼積水、雨澇以及灌漫灌可引起連片發(fā)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帶菌擴散。高溫高濕、多露、臺風、暴雨是病害流行條件,稻區(qū)長期積水、氮肥過多、生長過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發(fā)生。一般中稻發(fā)病重晚稻,秈稻重于粳稻。矮稈闊葉品種重于高稈窄葉品種,不耐肥品種重于耐肥品種。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選用適合當?shù)氐?-3個主栽抗病品種。早稻抗病品種有:嘉育280,皖稻61號,贛早秈40號,中優(yōu)早81號,湘早秈21號、22號,培兩優(yōu)288,桂引901。中稻抗病品種有:嘉45號,秀水1067,皖稻28,皖稻32、34、36、36、38、59、61號,汕

中國農藥工業(yè)網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農展館南里通廣大廈7層

電話:010-84885233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