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 金旺智能
  • 中國農藥工業(yè)協(xié)會
  • 作物123
  • 報告訂閱咨詢

從鄭和下西洋來看中國農藥如何在海外市場獲取更大的價值

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yè)網 日期:2012-10-31

    廖昌勝是太平洋科農公司(位于新加坡)的總經理,在農化行業(yè)有著超過33年的從業(yè)經驗。在13年前建立自己的公司之前,他曾經供職于多個大型農化公司,如美國氰胺公司,汽巴嘉基公司及Nufarm。目前,廖先生正致力于探索在澳大利亞將農化品直接從工廠賣到農民手里(F2F)的新的商業(yè)模式。 本文為廖昌勝先生在第十二屆全國農藥交流會暨農化產品展覽會上的講題摘要。

    未來非專利農藥的世界是屬于中國農化生產商的,因為他們生產品種最為豐富的產品,而且大部分所需的原材料亦在本土生產。但是,目前,中國農化生產商急需借鑒十五世紀海軍上將鄭和的合作藝術,深入海外市場產業(yè)鏈的下游,在產品登記、海外員工的聘用、與海外公司合作方面加大投資,以打開市場進入通道和發(fā)展自己的品牌。與現在只制造原藥及制劑并出口到海外擁有登記證的公司相比,這可使他們在整個產業(yè)鏈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及回報,但是由于某些產品或制劑都有很多生產商,以致產品價格被海外客戶嚴重擠壓,利潤變得微薄,營運模式難以持續(xù)。

    中國農化生產商需要打破一直以來海外公司對他們的產品及品牌的標簽效應,即是所謂「中國制造」或「中國產品」。在海外經銷商及農民的眼中,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產品是從哪一家中國農化生產商制造的。

    中國政府向來主張中國農化生產商向海外投資。但是他們跟印度農化生產商不一樣,就是中國農化生產商缺乏外語能力,海外文化背景認知以及對海外市場及公司的甄別,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向海外投資的難度。更甚的是,他們近期得到新的成功及財富增加使他們變得有些傲慢自大,他們必須明白到他們的成功是因為擁有低廉的勞工及生產成本,但假如成本突然大幅提高,他們即將失去這個優(yōu)勢。相反,許多國際農化生產商的成功是基于科技上的創(chuàng)新及突破,以及國際市場策劃成功而帶來的可持續(xù)營運模式。

    海軍上將鄭和在十五世紀時,策劃了七次的遠征,由中國到東南亞再到中東及東非,是在哥倫布起航發(fā)現美洲約一百年前。數以百計中國農化生產商應該借鑒和學習鄭和的勇敢、管理、物流、外交技巧及遠見,并嘗試探索和發(fā)掘深入海外市場產業(yè)鏈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學習他的合作藝術。鄭和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四個因素是能力建立,溝通交流,協(xié)調及連續(xù)性,這些都應該被仿效及采用的。

    鄭和的成功并沒有依靠手提電腦、iPads、手機及飛機。十五世紀的鄭和在海外能夠不依靠這些現代工具達成七個任務,并取得持續(xù)性的成功,那么在這個中國非專利農化生產行業(yè)里的現代鄭和也應該做得到。太平洋科農已經開始了借鑒鄭和的合作藝術并在澳大利亞開始市場實踐。

 

中國農藥工業(yè)網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農展館南里通廣大廈7層

電話:010-84885233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