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張宏超 來源:鄭州蘭博爾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11-05-05
氧樂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農藥產品,在中國的農作物市場上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至今仍是農民朋友防止小麥蚜蟲等的首選用藥。其殺蟲特性及作用機理是目前現有農藥都無法比擬的。
一、氧樂果的特性
1、氧樂果的物化性質及其作用特點
氧樂果原油為無色至黃色油狀物,有蔥味,沸點約135℃(分解),蒸氣壓(20℃)3.3mPa,密 度(20℃)1.32,迅速溶于水、醇類、丙酮和許多烴類,微溶于乙醚,幾乎不溶于石油醚。堿性介質中水解,酸性介質中緩慢水解。
氧樂果是一種高效、廣譜性殺蟲劑、殺螨劑,對害蟲擊倒速度快。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昆蟲膽堿酯酶。氧樂果對抗性蚜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飛虱、葉蟬、介殼蟲及其它刺吸式口器的害蟲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在低溫下仍能保持較高的殺蟲效果,特別適于防治越冬的蚜蟲、螨類、木虱和蚧類等。
2、氧樂果的防治作物和防治對象
目前,氧樂果單劑在農業(yè)部登記的有小麥、水稻、棉花、森林、柑橘5種作物,這5種作物的防治對象分別為小麥蚜蟲;水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棉花蚜蟲、螨蟲;森林松毛蟲、松干蚧;柑橘樹矢尖蚧。氧樂果復配制劑在農業(yè)部登記的作物有小麥、水稻、棉花、柑橘樹、大豆5種作物,這5種作物的防治對象分別為小麥蚜蟲、紅蜘蛛、麥長腿螨、麥圓螨、麥園葉螨;棉花棉鈴蟲、紅鈴蟲、棉蚜、棉紅蜘蛛;水稻飛虱、水稻螟蟲;大豆蚜蟲、食心蟲;煙草蚜蟲、煙青蟲;柑橘樹矢尖蚧、紅蠟蚧、紅園蚧、介殼蟲、紅蜘蛛、潛葉蛾。
3、40%氧樂果乳油的毒性是中等毒
在大家的心目中,一提到氧樂果都會想到是高毒有機磷農藥,雖然氧樂果原藥為高毒,目前在農業(yè)部登記的氧樂果產品劑型及其含量為40%乳油,毒性為中等毒(氧樂果1959年發(fā)現殺蟲活性,1967年的西德拜耳公司試制生產。而1985年前后國內氧樂果生產采用的是后胺解法,總收率4O%左右(以PCl3計), 產品含量一般在60-65%左右。伴隨著近20年的氧樂果生產,氧樂果生產企業(yè)對氧樂果生產不斷進行技術攻關,現在氧樂果的收率達到68-70%左右(以PCl3計),產品含量85%左右,用現在的氧樂果原油配制的40%氧樂果原油,毒性為中等毒)。
4、氧樂果乳油的殘留試驗結果符合國家或國際上的有關規(guī)定
按照農業(yè)部藥檢所的安排,河南省農藥檢定所對小麥、棉花作物上氧樂果的殘留進行試驗,其試驗數據如下。
棉花:采用18%高滲氧樂果乳油, 2007年在北京、山東、安徽和湖南進行了一年四地殘留試驗,施藥濃度(有效成分/公頃)為202.5-405,施藥2-3次,每次間隔10天,藥后7天、14天測量,氧樂果在棉籽和土壤中均未檢出(<0.01mg/kg);在棉葉中的半衰期為1.67-3.14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0.46-1.62天。
小麥:采用40%氧樂果乳油,于2007年在河南、安徽、陜西和天津進行了一年四地殘留試驗,按施藥濃度(有效成分/公頃)450-675,施藥2-3次。氧樂果在小麥植株中的半衰期為3.8-4.1天,土壤中的半衰期為1.9-2.1天。距采收期7-21天測量,收獲的籽粒檢出的氧樂果殘留量為<0.01-0.50mg/kg,麥稈殘留量為0.08-4.17 mg/kg,土壤中未檢出(<0.01mg/kg)。
河北新興化工有限公司委托農業(yè)部環(huán)境保護科研監(jiān)測所對40%氧樂果乳油在水稻上的殘留進行試驗,其試驗數據如下。
水稻:采用40%氧樂果乳油,于2008年在天津、南京、合肥進行了二年三地殘留試驗。施藥量150g/mu(900g有效成分/公頃),水稻分蘗初期(插秧后25天左右)施藥一次,氧樂果在水中的半衰期為2.4-3.12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4-4.6天,在水稻莖葉上的半衰期為3.7-4.6天,屬于易降解農藥(T1/2<30d)。
在水稻生長后期(8月初)施藥2次和3次,末次施藥距采樣55d,施藥量分別為600g有效成分/公頃和900g有效成分/公頃。氧樂果在稻田水、稻田土、水稻莖葉、稻殼中的殘留量分別低于:0.0016mg/kg、0.004mg/kg、0.008mg/kg、0.008mg/kg的最低檢測濃度;氧樂果在稻米中的殘留量低于0.004mg/kg的最低檢測濃度。
FAO、WHO和我國沒有氧樂果在作物上的最高殘留限量。日本和澳大利亞規(guī)定氧樂果在棉籽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1 mg/kg;日本規(guī)定氧樂果在小麥、玉米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0.01mg/kg,澳大利亞規(guī)定氧樂果在谷物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0.05mg/kg。以上數據說明:在棉花安全間隔期為7天、小麥安全間隔期為21天、水稻生長后期(8月初施藥2-3次)的情況下施藥,在棉花籽粒、小麥、水稻中的殘留量是符合要求的、安全的。并不是所有高毒農藥都是高殘留,氧樂果屬于易降解農藥。造成殘留超標的原因是農民在使用過程中,將其非法用于禁止使用的蔬菜等作物或是沒有按照安全間隔期進行施藥,如果不按照安全間隔期進行施藥,低毒產品殘留也會超標?!救?010年3月28日,廣西南寧五里亭蔬菜批發(fā)市場查出的近萬公斤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兩批農藥殘留超標蔬菜的樣品經過定性定量分析,甲基對硫磷0.95毫克/千克(2007年被取締的五個高毒農藥品種之一),三氟氯氰菊酯0.24毫克/千克(其它中文名稱:氯氟氰菊酯、功夫、三氟氯氰菊酯等,原藥中等毒、制劑低毒),氯氰菊酯1.89毫克/千克(原藥中等毒、制劑低毒)】。
5、40%氧樂果乳油是小麥穗蚜大爆發(fā)期目前無可替代的速效殺蟲劑品種。
氧樂果以其特有的內吸性和較低溫度下的速效性是無可替代的防治小麥蚜蟲農藥品種。二十多年的推廣應用實踐表明:在小麥穗蚜發(fā)生期尤其是大爆發(fā)期,氧樂果為其最主要殺蟲劑品種,氧樂果以其兼有的內吸、胃毒、觸殺的速效性,使鉆進小麥穗中的蚜蟲不能幸免,而其他農藥品種在穗蚜嚴重時藥效遠不如氧樂果;氧樂果具有的該獨特藥效,已經被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和廣大農民普遍認可。
國家政策支持的替代高毒的產品啶蟲脒、吡蟲啉,我們也推廣了10年了,一直不容易增大銷售量。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氣溫較低時(<25℃)藥效不好;二是產生抗性,施藥量越用越高,效果越來越差,增加了畝用藥成本;三是在小麥穗蚜發(fā)生期防治效果均遠遠低于氧樂果。
有關權威部門曾在小麥穗蚜上對四類農藥共11個品種,按照登記劑量進行藥效試驗,試驗品種如下:1、煙堿類:啶蟲脒、吡蟲啉、吡蚜酮;2、菊酯類: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3、有機磷類:氧樂果、敵敵畏、辛硫磷、馬拉硫磷、毒死蜱;4、氨基甲酸酯類:抗蚜威。試驗結果為:氧樂果的藥效遠好于以上其它品種。如果條件允許可請有關部門再做一次試驗或到市場上調查農民和經銷商。他們的一致看法是:沒有氧樂果小麥穗蚜不好治。
在小麥主產區(qū)的河南以及周邊省份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東北三省等,防治小麥蚜蟲和兼治紅蜘蛛主要使用氧樂果,氧樂果已經成為小麥豐收的保障。
二、國內氧樂果生產企業(yè)情況
1、制劑生產企業(yè)情況
目前在我國登記的在有效期內的氧樂果單制劑為40%氧樂果乳油生產企業(yè)為54家;在有效期內的氧樂果復配制劑生產企業(yè)為88家。
2、 氧樂果生產經營現狀
2009年氧樂果原藥產量(折百)為8892噸,折合40%氧樂果乳油2.223萬噸。其中鄭州蘭博爾科技有限公司的氧樂果產銷量占全國產銷量的50%以上,出口氧樂果原藥(折百)156噸。三個原藥生產企業(yè)氧樂果相關產品收入約5億元。產品銷往全國3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并出口到東南亞、臺灣等地區(qū)。
三家氧樂果原藥生產企業(yè)中,鄭州蘭博爾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新興化工有限公司的氧樂果占其銷售收入的85%,山東大成農藥股份有限公司的氧樂果占其銷售收入的10%。
3、同類農藥產品及替代產品情況
防治小麥蚜蟲的同類產品有:吡蟲啉、啶蟲脒、溴氰菊酯、抗蚜威、馬拉硫磷、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唑蚜威、順式氯氰菊酯、樂果、喹硫磷、吡蚜酮、敵敵畏。
替代高毒的農藥品種吡蟲啉、啶蟲脒等在低溫下速效性差、防效低,抗性發(fā)展嚴重。同時在生產中三廢治理難度大,給企業(yè)的生產提出了挑戰(zhàn)??傊?,對于小麥蚜蟲的防治,目前還沒有防效好、可以替代40%氧樂果乳油的產品。
氧樂果以其特有的內吸性和較低溫度下的速效性是無可替代的防治小麥蚜蟲農藥品種。在小麥主產區(qū)的河南以及周邊省份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東北三省等,防治小麥蚜蟲和兼治紅蜘蛛主要使用氧樂果,它已經成為小麥豐收的保障。
今年(2009-2010)全國冬小麥面積3.38億畝,產量2270億斤;河南小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產量全國第一;小麥種植面積7832萬畝,預計今年全省的小麥總產量可達630億斤。根據發(fā)改委的決定,2010年生產的白小麥(三等,下同)、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86元、86元。按0.9元/斤,價值為567億元。如果減產10%,河南省將損失56.7億元,全國將損失204億元,更重要的是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
作為服務三農的企業(yè),承載著保護我國的糧食安全、豐收的使命,我們對氧樂果等農藥的研究一直在延續(xù),無論是在合成技術上還是在其作用機理、應用范圍上都要更完善,為國家農業(yè)豐收保駕護航。